全球金融危机时至今日已经两年有余了,很多经济学家和商业领袖都普遍认为危机已经过去,经济已经开始强劲复苏,尤其是新兴经济国家的经济恢复更是超过预期。
虽然从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来看,今年保八的目标已无悬念,但中国眼下的经济复苏迹象仍然显示中国未来的增长面临着一系列不确定的因素,比如就业、通胀、内需等多个方面的挑战依然严峻。
我们很欣喜的看到,在面对金融危机时中国企 业采取了积极务实的应对策略,尤其是在成本控制和风险管控方面所采取的行动更是让人看到了中国企 业未来的希望。
阳光正东研究部对2009年中国企 业深度跟踪分析后,发现在中国各行业前20强的企 业99%的企 业积极采取了新的投资策略、更是有59%的企 业加强了企 业的内外部风险控制;在传统制造业有79%的企 业采取了大幅度降低成本的措施;还有部分新型企 业获得了来自国家政策层面的有效扶持。在快速消费品领域,95%的企 业普遍开始渠道下沉,大力拓展三四线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在科技和互联网行业,78%的领先企 业加强了研发方面的投入,以增强企 业核心竞争力。
上述数据和麦肯锡全球调查的结果不谋而合,在世界三大经济体的调查数据中显示,超过79%的企 业在经济动荡时采用了比以往更加积极的企 业市场战略,企 业关注的热点无外乎削减成本、强化关键客户关系manage、改善加强企 业内部的人力资源效率。这些积极普遍的在经济动荡期发挥有效作用的应对方法,在今后三年以内依然会被很多企 业所采用。以此来保持自身的有效竞争力。在即将进入的后经济危机时代,随着中国对世界的融入,中国企 业与世界企 业面对的问题将更加的趋同,而相应的策略也将更加的接近。
对于中国企 业,我们需要积极的去关注三个方面的变化,以保证能够积极的去面对变化。
一、 关注全球经济的产业布局
由于经济危机导致了全球经济布局的改变,企 业的效益开始大幅下滑,但同时一流的企 业却加强了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力度,尤其是金砖四国。
我们在2009年看到可口可乐和丰田这样的全球巨头开始在中国频繁出手,加大了投资的比重。这种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的做法值得我们的企 业去反思我们如何再本土市场与竞争对手抗衡,同时也要思考如何“走出去”的市场战略,毕竟这两条是中国企 业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
对此给中国企 业提出三条建议:
1、 加大对企 业风险manage的关注。
建立一套完善的面对风险的manage系统,包括制定风险标准、流程、并明确相应部分的工作职能。以此来保障企 业有效合规的发展。使企 业能够变成新环境下的智能型企 业。
2、 关注减排和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全球企 业家公认的企 业竞争力体现。随着中国政府制定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到2020年中国的碳排放量降低40%-50%。而中国企 业在这方面面临的挑战将对企 业多个方面产生影响,特别是直接的财务成本。三聚氰胺的事件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