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半年内5次调整价格之后,今年3月26日,中国成品油价格再次调高,汽油和柴油出厂价格每吨分别提高300元和200元,但效果尚未彰显,国际原油价格又是一路攀升。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不断刷新历史记录。调价再次预料之中的劳而无功。
年内改革成品油定价机制?
3月底的调价甫一出台,业内便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4月4日,中石化、中原油气、石油大明3家上市公司又发布公告称,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征石油特别收益金的决定》及财政部下发的《石油特别收益金征收manage办法》规定,自2006年3月26日起国家对石油开采企 业销售国产原油因价格超过一定水平即每桶40美元所获得的超额收入,将按比例征收石油特别收益金。两种声音的分歧益发明显。
一种观点认为,从政府这次调高成品油价格的举动可以推测,这次尽管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改革方案并没有正式公布,但相关的工作应该早已准备得差不多了,此次汽油和柴油的涨价是实施方案的一部分,政府在一步步缩小和国际的差价,以把价改的震动减到最小,政府年内很可能会改革现有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征收特别收益金也标志着政府可能已经有了一整套成品油定价体系方案,如果不出意外,这套方案将会在适当时候出台。“这是国家理顺国内外成品油价差的大局中的一步棋,”中国能源网CEO韩晓平说,“从调整对大排量车的消费税、到上调成品油价格,到现在征收特别收益金,都是为了解决成品油价格不接轨的问题。”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这次调高油价和5年来的31次调价没什么不同,特别收益金也并不是人们所说的暴利税,它不是税,而是对高价而产生的巨额利润的一种收费,和燃油附加费一样是一种行政收费,由财政部来主持收缴,如果用税的形式征收,需要有法律依据,在程序上也很复杂,而用费的形式则相对灵活,可以随国际油价调整,油价一旦走低,也可能取消征收,所以只是临时性的调整政策。油价调整和特别收益金都没有触及成品油没定价机制改革的关键内容,不过是治标之策而已。
按入世的有关协议,继去年放开成品油零售市场后,今年12月11日我国也将放开成品油的批发市场。国内成品油价格和国际市场接轨是早晚的事,但什么时候实现接轨,依然扑朔迷离。这几次国内调高成品油价格,每次都会有人认为意味着成品油定价体系方案即将出台。
市场技术分析人士指出,本轮国际油价上涨已突破2005年8月以来形成的平台高点,按以往经验估计,油价有可能升至82美元/桶。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面临的改革压力日重。
石油体改的前提
千呼万唤不出来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很大程度上阻碍着中国整个石油流通体制的改革。
早在去年7月份,当时的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曹玉书在黑龙江省石油流通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上,就透露了中国石油流通体制改革将分三步走,首先是改革成品油的价格形成机制,其次是切实放开批发环节,在对外开放之前先对内开放,改变由两大集团公司集中批发的现状;最后要逐步放松对油源的控制,在石油进口环节真正实行竞争。这是国家发改委首次就石油流通体制改革内容作出明确的表示。一名参会的业内人士认为,这标志着中国石油流通体制改革的序幕已然拉开。
当时就有分析人士指出,从2006年中国承诺对外全面放开成品油批发这个时间限期来看,加速推进石油流通体制改革中的第二、三个环节,即放开批发以及放松进口已迫在眉睫,但是这两个环节的改革以成品油零售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