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车市羡煞全球时,宝马(BMW)2004年在中国**的销量比2003年陡降了15.3%,中国**竟成为宝马全球增长最差的区域!业界一片哗然。
然而转到2005年,宝马在中国的销量一举达到了23595辆,增长了52.4%。其中,宝马在中国的合资企 业——华晨宝马与上年同期相比销量增长了近80%!而可资对照的是,宝马2005年在全球销量的平均增幅不过9.9%。中国**又一跃成为宝马在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
进入2006年一季度,宝马在中国**的销量就达到7586辆,同比增长高达90.7%!
仅仅一年,“病马”就变成了“黑马”,而且显然还在加速为“奔马”。
宝马为何能在2005年绝地翻身?仅仅一年间,宝马在中国市场究竟做了什么?辉煌是偶然,还是必然?面对今年中国政府出台的新消费税政策,宝马的高增长奇迹能否持续?宝马如何理解与应对中国豪华车市场的竞争格局?
为此,本刊记者独家采访了华晨宝马总裁兼CEO施润博(Eberhard C.Schrempf)及多位业内专家和业内资深人士。
在对施润博近两个小时的采访中,即使面对记者的质疑,施润博也总是面带微笑地注视着记者的眼睛。这使这个瘦削、穿着一件咖啡色方格子西服的中年男人,给人感觉更像一个儒雅的教授。而他对时间和语言的精准把握都证明:这是一个典型的德国人。
施润博对每个问题的回答都很平静。不过,仅从他的语速和手势观察,你就会发现,这种平静的背后蕴藏的,是力量、果断和自信。
而就在这微笑与平静背后,宝马在2005年年初突然一反常态地高举起了价格屠刀——宝马大部分车型降价10%以上,有的车型竟然一下子降了10万元,降价幅度高达14%!
降价素来被营销界视为运作高端品牌的一剂“毒药”。当年派克金笔一“降”毁“牌”,至今仍是商学院课堂上令人扼腕的反面教材。然而,去年宝马降价却大获丰收。可见,价格其实不仅仅是“以量制胜者”的利器,也并非注定与“高端”无缘。
那么,高端品牌该如何与时俱进地把握自己的价格策略?如何挥动价格利刃而依然优雅,无损自身品牌?
责任编辑:杨 光
主 题 故 事
宝马 凭什么绝地翻身?
2004,固执的“病马”
即便是可以扬眉吐气的此刻,当宝马人回望2004年时,仍一定会感到不寒而栗。
原因很简单:由于此前两年中国车市的发展几近疯狂,宛如一块烧红的烙铁,到2004年却被兜头一盆冷水泼下,市场立马就被“淬火”了。
据国家发改委和国家信息中心牵头全国十几家主要汽车企 业共同完成的《全国乘用车需求动向调查及2005—2014年滚动预测》证明:未来10年,乘用车总需求增长速度比2002—2003年有较大幅度下降,但仍将保持较快增长,而2005年则是需求增长的转折点。
局面如此急转直下是2004年大多数汽车企 业都没有预料到的。大家都惊呆了。
于是,各大汽车品牌纷纷降价救市。
而宝马,则选择了扛价。
上海联纵智达营销(manage)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复旦大学企 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石章强给记者讲了一个2004年发生在宝马和奥迪之间“价格门”的故事:虽然宝马总不愿意将奥迪列为其竞争对手,但事实上,通过系统的品牌规划,奥迪的品牌形象在中国已经大幅提升。再加上先发优势、渠道优势,奥迪在中国的整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