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价值中国作者:朱国成人脉,不知道谁发明的这个词,但的确传神无比:沿着这条“脉”,你将走向成功,人脉简直就成了成功路线图;更有所谓人脉就是“钱脉”的说法,不见某些企业在招聘销售职位的时候都强调良好的人际关系吗,似乎这个人能力如何似乎都退而居其次了,关键是有没有“脉”。
我到过绍兴才知道,在那个小镇子上,当他还叫做周树人的时候,他的家距离蔡元培的家总不过一、二里路;而禁用词语之所以能到北大做图书管理员,是因为授业恩师加未来岳父杨昌济当时正出任北大教授;再如,季羡林的求学之路则与国学大师陈寅恪的几次推荐关系密切,这也是季羡林研究梵文的原因所在。这个名单简直可以无限地继续列举下去。一个个简直羡煞人也。
但我们是否想过,如果把我们中的某个人去代换掉其中某个幸运儿,我们也一定行吗?{词语被屏蔽},再强的人脉也枉然。人脉,在有些时候会产生出一些至关重要的机会,比如某位个人的推荐一个好的职业机会。正如路遥所说的人的一生就是那么关键的几步。因此,在我这里,人脉至多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有了更好而已。我认为,在这个限度内强调人脉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当前对人脉的迷恋简直到了疯狂的地步,甚至到了以人脉来取代个人努力的程度,在人际关系上花的心思和时间很多,渐渐荒疏了自身能力建设;更有甚者,从人脉而发展出阴谋论,认为世界上凡事都离不开人的操纵,那桌面下的操纵才是决定一切的力量。在这种认识下,人的精神状态是消极的。我承认存在这种倾向,但总的趋势是越来越走向公开的。请原谅我对桌面下的事情知之不多。
人脉再向前发展一步叫做圈子。人脉发展到圈子阶段有点类似云计算,每个个人作为一个终端都从圈子这片云上获得支持。比如中国上名校MBA,不只是听大师论道,更重要的是结下一个较高层面的人脉关系;有著名大学甚至将此作为宣传广告。圈子,似乎是一组人脉的组合,而且这种组合具有排他性,存在圈内和圈外的区分。只有圈内人士才能够享受圈子带来的好处。
正是基于此,我以为人脉的实质是人际关系网络上相互之间的价值。比如,我在杂志圈子内有一些朋友,他们之所以联络我,是因为我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些质量还算过得去的稿件;而我则需要联络他们在一些渠道发声。这是很良性的人际关系。如果我们对双方都没有价值,那么我们的关系会逐渐疏离;如果仅仅一方对另一方存在价值,那么无法获得价值的一方也存在疏离的倾向。人脉就是这样功利。这就类似当然,既然是人,在交往中会产生感性因素而脱离功利、成为朋友。但作为人脉中的一个点,如果对{词语被屏蔽}人无有价值,只是从{词语被屏蔽}人那里获得价值,那么你的这个人脉体系终将因失衡而崩溃。当然,所谓价值,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上面列举的那些例子就都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注脚,所以也别把价值想得太歪,我把它堪称一个中性词。
试想,你的手机中的号码有多少人中有多少是经常联络的呢?临时抱佛脚是不行的,于是要经营人脉,耗费精力。这个耗费精力、乃至金钱的过程就是维护人脉体系平衡的一个机制,因为你不能有效地向人脉体系中输入价值。反过来,一些大人物,由于他们能够源源不断地向人脉中输入价值,反而维护成本很低。渐渐地,这些高价值人群会抛弃低价值人群,重组成新的圈子。
因此,忘记煞费苦心经营的人脉网络吧。自然而然,不要那么功利,因为人脉也不过是市场原则,是一种相互让渡价值的交换关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