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为新的全球制造中心已经日益明显。然而局限也同样是明显的:一方面是我国制造业自身专业水准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本土创造的匮乏,使中国无法摆脱 “大加工厂‘的处境——有人这样说,“我们一直是CTC(CopyToChina)。‘。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企业,尤其是大型制造企业,需要改善自己的产品设计能力。对策之一就是协同开发。
在国内,一汽集团、华为、联想、中兴、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洛阳光电技术发展中心都已经在他们的某些项目中部分采用了协同技术。
武汉船舶设计研究院使用了协同研发的技术之后,发现两大进步:避免了原先研发设计阶段一些重复工作。原来研发阶段每个设计人员不交流,数据不共享,一个零部件作了更改,相关系统却没有更改,生产过程中才发现设计的问题,必须要返工。企业在这里面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第二个就是改变了研发方法。现在他们通过协同商务的软件系统,进行设计模式的改变:变成模块化的设计———建立几个标准模块的部件,再进行整合。这样产品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要,而且生产设备和设计工作的修改也压缩到了最低,成本也相应降低。
尝到甜头的洛阳光电技术发展中心这样总结协同技术为他们带来的效益:一是降低了成本。他们一年的采购资金在2亿人民币左右,虽然他们在建立协同商务系统上投资有几千万,但使用协同商务系统后一年之内,由于库存降低节约下来的费用已经大大超过了投资;二是提高效率,缩短产品研发周期。有些竞争项目本来需要一年才能研发成功,使用协同商务系统之后把时间缩短到3个月;三是提高了企业管理能力;四是提高了产品质量。
综上所述,协同商务在大型企业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除去基于网络平台的协同商务运作方式以外,协同设计和协同制造的应用前景十分看好。以协同制造为例。比如一架飞机会有十几万项零件,每个部件、模具,都需要验证之后才能投入使用。这需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采购、仓管等各部门的协调。就算部件通过了研发设计部门的验证,但是也可能由于生产部门技术条件的限制而无法制造,只好重新设计或者修改。有时候,即使是一个小零件的改变,也会牵涉到其他不同零件的连锁改动,而且在不同时间段推出的不同品种也都要更改。更复杂的是,如果这些信息不能及时反馈到采购、仓储部门,很可能造成原材料的大量积压和库存。因此,我国的一架新飞机需要经过10年左右研制的时间才能上市。相比起国外飞机业应用协同技术使飞机的研制周期的在4到5年内完成,我国的制造业的提高余地很大。
总结前面提到的各种现代管理技术,我们可以发现:任何技术的发展都是伴随着相应的时代发展而产生的,新思想对传统思想是既有继承也有扬弃,所以,我们对这些技术之间的交叉和重叠不用感到奇怪,要本着企业的具体实际,辨证地看待管理思想和技术的内涵,寻找最适合本企业的管理方法和技术。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