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煤矿生产的特殊性、复杂性和多变性,煤矿事故时有发生,甚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困扰着正常的生产经营,因此,事故一直是煤矿的心头大患。人们把安全称为煤矿的天,为了支撑这边天,可谓绞尽脑汁,想尽了办法,穷尽了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技术的等多种手段,煤矿安全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但没有得到彻底根本的改变,安全这片天仍然是“晴‘有时“多云‘,为此人们心头就多了块阴影。根据国内外许多安全方面的成功经验总结,建设煤矿安全文化,构筑煤矿安全大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支起煤矿安全这片“蓝天‘。
1安全文化的内涵
文化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身三个方面的内容。安全是人类创造发展文化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一开始文化就包含着安全因素。安全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追溯文化的起源,可以发现人类的祖先为了生存、繁衍、不断地寻求和创造避难的安全生存环境,总结和发现安全活动方式,学会安全生活的方法,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获得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身心安全需求,丰富并创造了悠久的人类文化,所以安全文化是伴随着文化的创造就诞生了。
安全文化及其模式则是在1988年国际核安全咨询组织(INSAG)提出的。众所周知,当今全球能源日趋贫乏,核能逐步受到各国的重视。据统计,有些国家和地区的核发电量超过总发电量的70%。但是人们至今不会忘记1979年3月美国三哩岛核电厂事故和1986年4月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安全地利用核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安全文化及其模式在核电厂成功应用,则迅速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对安全文化的极大兴趣。安全文化不断地被应用到城市防灾、减灾和一些企业安全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1991年国际核安全咨询组织的 INSAG—4报告即“安全文化‘出版物中,给安全文化定义为:“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概念,即核电厂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
在我国大部分专家认为:“安全文化是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
安全文化是一种社会的、大众的、开放的文化,在企业中与企业文化融为一体,成为企业安全文化,即企业要把实现生产的价值与实现人的价值统一起来,以实现人的生命价值为制约机制,以实现生产的社会价值及经济效益动力机制,建立起企业运行机制。
安全文化是一个由表面到本质,由形式到内涵结构严谨的系统。它由器物层次、制度层次、精神智能层次和价值规范层次所构成。
器物层次:包括人类因生产、生活、生存和求知的需要而制造并使用的各种安全及防护、保护人类身心安全与健康的工具。
制度层次:包括劳动保护、劳动安全与卫生、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减灾安全、环保安全等方面的一切制度化的社会组织形式及人的社会关系网络。
精神智能层次:包括安全科学、安全技术、安全哲学、安全文学、安全艺术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安全或安全管理方面的经验和理论。
价值规范层次:包括人们对安全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