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流水线不昔日工业化的贵迹,而是现今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提高生产率的范本。
只要一想到工业革命,贝尔、爱迪生、亨利.福特、亨利.默德斯利等传奇人物就出现在人们的脑海中。
那么是哪个亨利呢?由于某种原因,全世界忽视了促使人类生产率不断提高的一个重要贡献:1803年,机械工具的发明者亨利.默德斯利(henry Maudslay)在英国朴次茅斯的一家海军装备工厂发明了工业装配线。
当时为了满足英国的领土野心,要加快造船速度。为安装甲板大炮之用。皇家海军一年需要十万套索具,这远远超出了索具制造承包商福泰公司(Fox & Taylor Company译名)的生产能力。
企业家兼工程师布鲁尔(Mark Brunel)感到这是个机会,就说服默德斯利与自己一起发明一种设备,用比福泰公司手工制造快得多、成本低的方法制造索具。在布鲁奈尔的工厂,默德斯利发明了一种系统,把各种机器连接成一个协调有序的制造过程。
很快,布鲁奈尔-默德斯利装配线生产的索具就比福泰公司工厂生产的多了,前者只用十个新手,而后者却需要110名熟练工匠。装配线所在的工厂非常成功,仅用三年就收回了投资。之后一直进行生产,甚至为参加诺曼底登陆的攻击舰制造了索具。
福特的突破
亨利.福特把装配线带到了更高的层次。他用装配线来支持而不是取代人工,还引入了持续运动原则。在密执根州高地园(Highland Park)工厂,福特采用了他新创立的大规模生产系统。
当时的制造流程是,成组的工人生产零件,再把成品一批批传给下一个组。这已经是巨大进步了,因为按传统方法,工匠和小工是单独作业的。但仍然缺乏一个关键因素:持续运动。福特认为它会成为大幅度提高生产率的催化剂。
在福特的工厂,生产汽车所需要的零件在工人身旁来回自动流转。一万二千多工人由装配线连到了一起,对每位工人都要进行计时、研究、培训,目的是大幅度提高生产率。
由于T型车需求大增,高地园工厂的产量在1912至1913年增加了一倍,工人也增加了一倍。但当1913年1914年产量再增加100%时,该厂却减少了1,500名工人。流动装配线的威力使福特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生产率水平。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