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线设置原则
生产线的设置是否完善,直接影响到质量、成本与效率,必须着重于对生产线的研究及改善。由于受款式难易及变化、单量大小、空间位置等条件的限制,又要考虑到人力配置、机械布局、生产平衡等因素,制作方法的不稳定也导致了生产线的不稳定,如机恤生产线的设置基本上每款都变,确有很大的难度。如何布置最适用之生产线,需要遵守一定的原则。
一、生产线设置原则
1) 方便管理原则:实际生产中随时都可能发生异常,运用目视管理技巧,让质量、瓶颈等问题以及生产进度都能凸显出来,便于及时处理及控制。
2) 质量控制原则:质量问题能及时发现及解决,减少返修的浪费。能增强作业员的质量意识。
3) 生产平衡原则:建立生产线,各制程作业时间一定要平衡,达到”行如流水”的效果。
4) 流水顺畅原则:在制品的积压,给人可以应付生产线突发问题的假象,其实它隐藏了问题,也造成了搬运、找寻等浪费,而且占用空间。在制品在流程中快速流动,制程中不可囤积半成品。
5) 制品流向原则:在制品在制程间依一定方向(路线)流动,流动路线尽量避免来回或上下移动。(CPU流程中,采用左取右放,在制品尽可能向右流动)
6) 空间应用原则:制程与制程间编排紧凑,在制品流动距离愈短愈好。最好是上一工序做完,下一个工序不做移动即可拿取作业。
7) 生产线适度原则:愈长的生产线需要越多的作业员及愈多的在制品。生产在线的人越多,管理控制就愈难,也会出现愈多的错误及质量问题。生产线的长短,主要根据款式之复杂性而定。各厂基本已固定生产线的人数,其实也可用生产工序的多少及一定的人均时间为标准,计算出合理的人数,控制生产线的长度。
8) 环境舒适原则:照明、通风、气温应适度,坐椅舒适可调节高度,降低作业员疲劳。
9) 团队精神原则:激发团队精神、互相协作,创造小组效率。
二、生产线设置方法
1) 准备小组作业员人数、个人达标率及作业员技能资料;
2) 取得工序分析表(分科)及标准工时数据、衫办,按分科制作顺序结合衫办,拟定出工序流程次序;
3) 计算出平均加工时间作时间平衡基准。(平均时间=总GSD时间÷作业员人数)
4) 决定编制效率(不要低于85%)并计算出上下限时间。(上限时间=平均GSD ×编制效率; 下限时间=人均GSD ÷编制效率)
5) 依据制作方法、机械及辅件、流程位置,并参考人均GSD时间,研究哪几个工序可合并在同一个制程,并定出制程次序。(制程:一名作业员所做之工作为一个制程)
6) 根据各制程之GSD时间,结合员工技能度及达标率,将各人安排入各制程中。 (将组件组分成几个独立的单元)
7) 计算出预计发生时间,视其平衡状态再作适当的工序或人员调整。可计算出预计发生的平均时间及找出实际上下限时间,并计算出实际编成率作平衡参考。(预计发生时间=制程GSD ×员工达标率;预计上限时间=预计发生产之最高时间;预计下限时间=预计发生产之最低时间;实际编成率=预计发生的人均时间÷预计发生之最高时间<瓶颈工序>*100%)
8) 确定各制程所需的机械及辅件(一个制程中最多不要超过三台机器),并计算出流程机械总数。依上述程序制成『工序分配表』 (图2-1、2-2)。
9) 根据『工序分配表』,依场所之大小及机械编排原则,编排『机械流程图』(图2-3、2-4)<具体编排,方法见第四节『机械布置』> 。在『机械流程图』中填入制程次序、机械类型及作业员姓名。
10) 如有新手操作熟练度不足,应考虑人员补充或机动支持。
11) 实际生产中,根据秒表时间及广告牌数据确认编制效率,有需要则予以修正。
三、工序分配
工序的组合与拆分,是工序分配中难度最大的工作。工序分配需考虑时间、流向、机械、方法等相关条件,而这些条件之间存在着相互的矛盾,如:时间得以平衡可能流程间隔太远;流程次序较理想,或许作业方法却不统一等。工序组合时必须抓住重点:以时间平衡及流程顺畅为主,其它条件作为辅助的参考。并需要培养多技能员工,方便不同类型的工序组合。
1) 工序分配的条件
* 一项操作工序可以分配两名或更多的作业员去做;
* 使用同类型的机器时,可以将几个工序并合起来;
* 如有需要,一名作业员可获分配二至三部机器;
* 可以利用较精良的机器或辅助工具(例如单针修花机、卷折蝴蝶)减省工作量;
2) 工序组合要领
a. 时间平衡: 各制程时间必须平衡。生产线编制的平衡,在于分配给每个作业员的总时间是否超出平衡时间的上下限,因此,工序的平衡组合或拆分,都必须以上下限时间为准绳。
b. 流程次序:按制作次序编排,流程尽可能简洁,尽量避免逆流交叉等现象。一名作业员工序,如组合了不同流程,而流程间隔太远,会使机械编排显得非常困难。
c. 线型或线色:尽可能组合相同线号或颜色的工序。一些工序所用的线型号或线的颜色不一致,把缝线不同的工序组合在一起,易造成换线的浪费。如果其它的组合条件较为理想,只好给此制程作业员增加一台机器,用于不同线型或线色的车缝。
d. 机械及辅件:尽可能组合相同机械或辅件的工序。一条生产线中,常会有一些工序较少的特殊机械,如:双针车、拷边车、模板车等,因这些特殊机械的操作需要有一定的专门技巧,通常会把相同机械之工序进行组合,但为了达成生产平衡,也会有一个作业员操作二至三种不同机器的情况。同一类机械需用不同辅件时,如压靴的不同、需装上定规或蝴蝶等,工序组合也须作细致的考虑。
e. 作业方法:尽可能组合作业方法较类似的工序,使作业员技能有较好发挥。如:埋暗线、间明线、运反等。
f. 作业员技能与个性的合理运用:如何利用作业员个性及专长,使其在操作中有更好的发挥,这也是在工序分配中需要考虑的内容。需要编制作业员技能及效率数据供参考。
* 前道制程以比较轻松为宜,安排具有较快的缝制速度而工作量比较稳定的人,可对后道员工增加一定的工作压力。
* 最后工序乃是表示一天的成绩,必须分配有责任感的人;
* 技巧性较强的组合工作,如开袋、上领、上袖等,必须分配细心、灵巧的人;
* 落里反衫工作,应分配体力好、速度快、动作灵敏的人;
* 缝制速度虽快,但性格急躁、工作不细心的人,分配做缝里布等外表看不到的工序;
* 压明线要配合速度虽慢,但作业平稳、工作细心的人;
* 请假多、工作责任性不强的人,分配在辅助性作业;
* 烫工最好由个子较高,体力较好的人担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