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带过4个新产品从开发到量产的过程,其中三个类似,属于同一机型,而且他们相同的特点就是量产初期因为良率太低而导致产能低下,不是因为产线布局和工序平衡有问题。而这个问题屡次的发生却是因为我们公司的研发人员完全闭门造车,他们在做他们的试验品,送样成功后就甩给制造,结果一量产就失败了,其中的某项材料或者根本不适合产量,因此再去改善,其中的损失和带给制造的痛苦不堪回首。同时公司在这一块上也做了调整,专门成立了新品小组,在新产品开发阶段就有工艺技术员和品质工程师的参与,争取在量产前把问题都明确和解决。另外一个机种完全就是通过工序的ECRS达到了产能提升的效果,这里就不详细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