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官方群 工业工程5000人群号 249148633
机器人产业作为“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领域之一,近两年迎来了飞速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产能过剩、产品低端化等诸多问题。对此,据《经济参考报》报道,为促进我国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工信部等部委将陆续出台一系列后续产业发展促进措施,规范市场秩序,防止机器人产业无序发展,推进机器人产业高端化。 机器人产业受政策支持 面对未来经济发展对机器人产业的需求,国家在政策方面给予了众多支持。今年年初,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说明其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此前多个部委已就机器人产业进行了相关规划。其中,工信部2015年提出中国制造2025,2016年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对我国“十三五”期间机器人产业发展作出整体规划,并要求5年内形成我国较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从战略性新兴产业角度把机器人产业列为重要专项,不仅在项目上给予支持,也包括在平台建设上进行布局。 图:数控机床市场网 此外,为促进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下一阶段我国还将展开四大应用示范工程,包括: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研制及应用示范工程、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工程、服务机器人技术研究及示范工程以及机器人人才培养示范工程。 机器人产业规范发展迫在眉睫 随着旺盛的市场需求和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国机器人产业迎来了飞速发展,但其中的问题也不断暴露。 首先,机器人产业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据工信部的统计数据,2016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已经达到7.24万台,同比增长了34.3%,产业规模日益扩大。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把机器人作为重点产业进行培育,全国已建成和在建的机器人产业园区超过了40个,机器人企业的数量超过了800个。除了省会城市,一些地级市和县城都在建机器人产业园,不仅数量多,规模也要大。有业内人士估计,根据主要工业机器人园区的规划规模目标计算,机器人核心技术上没有突破,生产的机器人大同小异,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不出几年,机器人产能过剩几乎是必然的。 其次,机器人产业高端不足,低端化严重。我国的机器人,特别是工业机器人,在自主品牌、关键技术等方面,大多还是一些中低端产品,没有核心技术和零部件,6轴以上多关节的机器人供给能力相对较低,核心技术和部件主要来自日本和欧美国家。一些机器人生产企业,缺技术、缺人才,核心器件的电子元件是买来的,企业做的只是把一些机械组件安装起来,这样就更容易导致盲目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再次,国内机器人产业市场份额低,利润低。由于国产机器人低端化严重,在精度、可靠性和稳定性等方面难以与欧美等机器人企业匹敌,很难被用户信任,导致国外企业占据了我国机器人市场约90%的份额。在产品利润方面,专家表示,由于缺乏关键核心技术,国内机器人产业大部分处在做系统集成的阶段。掌握着核心技术的上游企业,也掌握着绝对话语权,赚取超额利润,国内的系统集成商仅能赚取10%左右的毛利。 此外,由于国家政策支持,助长了各地方政府做大机器人产值目标的冲动,但由于缺乏监管和事后验收,给一些企业留下了骗补的空间,浪费了有限的财政资源。 多元发力助机器人产业良性发展 面对机器人产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国家层面已经开始高度重视,后续将持续发力推进机器人产业的健康发展。 首先,要防范机器人产业的盲目扩张,防止产能过剩。应严格按照国家发布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加强规划引导作用,进一步强化科学发展、理性发展。地方政府应推动机器人产业差异化发展,要根据区域优势、区位特点,制定符合本地情况的机器人发展战略,避免盲目扶持、盲目扩张的势头进一步扩大。 其次,需要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推进机器人产业迈向中高端。国家应鼓励创新,重点支持机器人产业关键零部件质量及可靠性能的提升,加大对机器人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突破该领域技术严重依赖国外企业的发展瓶颈,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技术基础。同时,制定实施工业机器人的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加快完善检测认证平台,做好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进一步提高准入门槛,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此外,机器人行业应加强行业自律,建立有利于研发、创新和公平竞争的行业规则,避免盲目扩张和恶性竞争。地方政府应严格把关补贴扶持政策,严厉打击造假骗补行为,同时重点鼓励机器人企业应用新技术,发明新技术,提升竞争力。 在机器人行业如火如荼发展的今天,只有国家政策规划、地方政府作为、行业自律规范等多元因素共同发力,才能促使机器人产业科学、理性、健康发展。 |
2020-02-17
2022-06-13
2021-12-13
2022-11-09
2022-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