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拖地机器人,云鲸 NARWAL 从不赞同王石的“拐点论”,到提出“百日剧变论”,再到此次突然转向“楼市见底论”,其观点逆转之快令熟知他的人都备感诧异。而潘石屹最近发出的声音之大,不仅最近一直“失语”的王石无法与之相比,连被业内称为“任大炮”的任志强也黯然失色 距离自己提出的“百日剧变”到期仅半月有余,房地产行业还没有等到“塑性变形”,却又在老潘的言论中匆匆“见底”了。 7月10日,潘石屹在每周一次的网聊中表示,现在已经是房地产最困难的时候,“不会更坏了,风雨过后总是阳光”。他的这一观点被业内人士归纳为“楼市见底论”。 从不赞同王石的“拐点论”,到提出“百日剧变论”,再到此次突然转向“楼市见底论”,其观点逆转之快令熟知他的人都备感诧异。而潘石屹最近发出的声音之大,不仅最近一直“失语”的王石无法与之相比,连被业内称为“任大炮”的任志强也黯然失色。 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潘石屹仍不忘强调“仍坚持需要政府‘救市’”的观点,并呼吁管理层为房地产金融政策松绑。 那么,手握大量现金、日子并不难过的潘石屹何以在此时为行业大声“呼救”? 知情人士透露,在行业会议中被“点名”后,潘石屹因为之前唱衰楼市的论调而遭到行内的压力。在目前整个行业处在“寒冬”的背景下,{词语被屏蔽}开发商希望他能说点对行业整体有益的事情。 两度“变脸” 这半年内,潘石屹一直在“修正”自己的观点。 2月28日在老潘博客上有一幅漫画:他与王石坐在一辆黄包车上,“板爷”问“前边儿您拐么?”王石答曰“拐”,老潘则笑称“不拐”。这幅画暗含了当时两人对楼市的不同判断,在楼市是否出现拐点这个问题上,老潘此前一直持乐观态度。 老潘第一次“变脸”是在反驳王石提出的“拐点论”20余天后。他抛出了在业内引起轩然大波的“百日剧变论”。他自称这是“通过了解市场的信息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而为。 此后,老潘一直坚信资金链紧张已成为地产企业所遭遇的非常严重的问题,且在6月提出整个行业“将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形成不可复原的创伤”。这显然与“百日剧变论”的论调一脉相承。 “‘百日剧变论’与房价没有直接关系。”老潘对《第一财经日报》这样解释第一次“变脸”的原因。他想借此说明“不拐”指的是房价,而“百日剧变”则指向房地产行业,二者的着眼点并不相同。 他随即对本报记者表述了这样一个观点:即使行业剧变了,或许房价反而会因为供应量的锐减而一路上扬。 事实是,第一次“变脸”之后老潘的确因为市场的窘境获得不错的收益,他与多家地产公司接触,也收到了来自全国的项目邀约。老潘坦言“SOHO中国负债率非常低,有足够的现金,所以房地产市场的低迷时期反而是SOHO中国业务发展的大好机会”。 但去年,因疯狂吃地而带来的高风险有相当一部分因为“退地”或是拖欠土地款而被消化了,断臂求生使得大规模的破产并未出现。这与老潘最初的预测出现了一些偏差。 高呼“松绑” 在今年大多数地产商资金链紧张的背景下,老潘是活得比较舒坦的少数几家大开发商之一。在以55亿元获凯恒广场之后,他的手中尚余110亿港元。无论“百日剧变”或是“塑性变形”似乎都与他距离甚远,甚至还让他有“渔翁得利”的可能。 老潘在其博客上表明的一个体现房地产商整体利益的观点是:“房地产行业的要求就是能够得到和别的行业一样公平的政策而已。目前的政策都是打压房地产市场的政策,例如银行的信贷政策,几个月来商业银行一直停止给房地产开发商贷款,只收贷款,再不发放贷款。这就是造成目前房地产业困难的原因。” “塑性变形”的比喻余波未尽。老潘在上周抛出“见底论”,令业内对此产生了巨大的争议。从“剧变论”到“见底论”的急转弯的矛盾之处,老潘并未就此给本报记者明确解释。 知情人士则告诉本报记者,老潘因为之前言论最近在业内压力很大,甚至在之前的一些论坛,甚至闭门会议中,都有开发商或明或暗地对老潘打招呼,希望其更改一下言论的“风向”了。最近的一次博鳌房地产论坛中,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也不点名地对有些开发商“唱衰楼市”的做法表示了不满。 业内愤愤不平的指责,或许是促使老潘迅速逆转观点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由于他在地产界的话语权体系中位置显赫,一些开发商显然希望借助老潘,达到自身希望政策松动的目的。 |
2022-09-22
2022-09-22
2022-09-21
2022-09-21
2022-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