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玫瑰面包 于 2015-8-27 12:35 编辑
10月25日,
今天第一天进入***公司(日企),部门主管聘请楼主由于我有比较系统的IE及精益生产理论,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成功改善案例(较小型),当然有一定吹水成分。
今日初步了解公司的产品和产线。暂总结如下:1、无自动流水线,使用人工传递生产。
2、现场“5S”较好,但在制品多,生产不流畅,无法形成一个流生产。
3、产能评估靠工艺员对几日的产量评估后分析,无标准工时。
4、工厂布局较为凌乱,似乎有较多的搬运或等待浪费。
5、岗位布置大多取决于班长的主观意愿。
6、工装夹具较多,虽然采取定置管理,但楼主认为阻碍快速转线。
7、未有明确进行过动作改善。
8、怠工情况似乎较严重,员工缺乏积极的生产意识。
为了系统地改善现场生产和生产效率,楼主对生产情况仍有以下疑问需继续了解:
1、未能确定采用推式生产抑或拉式生产。
2、未了解公司计件制度是否阻碍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员工是否有效率意识。
3、是否需经常换线。
4、车间布局是否可已达到较为优化的布置。
以上,暂总结如下,希望各位IE同仁可以给点前期改善意见,明天准备进车间实习,每个车间实习三天。8个车间估计差不多一个月,用此贴记录我的问题分析及改善过程,愿与各位共勉。
10月28日改善报告,放到1楼方便大家下载!
大概方案提出,具体方案正准备制作! |
|
|
|
|